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社日,有春社、秋社,是祭土地神的日子,民间习俗,这一天停止编织、针线活。有人评这首词“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
结束语
正辉、正虹、正霞:
你们在中学读过几首词,对词不是完全陌生的,这里,我再简略给你们讲点有关的常识。
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代,首先是以民歌形式出现的,如《柳枝》;也往往与劳动有联系,如《水调》,就是开凿运河的产物。到了唐代,歌词虽然仍为五言七言,同绝句没有什么不同,但为了歌唱,要加上“泛声”“衬字”,有声而无意义。例如皇甫松的《采莲子》:
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
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