曷为未可知?在季氏也《通义》“是时昭公之世子衍与公子宋俱从在
曷为未可知?在季氏也:《通义》:“是时昭公之世子衍与公子宋俱从在外,季氏谋黜衍而立宋,故虽逾年,君位尚未有定属也。”
微辞:隐含贬意的言辞。定公、哀公与孔子同时代,故《春秋》对此二君的事,多用“微辞”来表示贬意。《通义》:“微辞者,意有所托而辞不显,唯察其微者乃能知之。”
主人:指《春秋》所记事中的主人翁,《解诂》以为“主人谓定、哀也”,其实不一定只指定公、哀公,也可能指掌实权的季氏。读:指《春秋》所记词句。传:指对《春秋》经文的解释。《解诂》:“设使定、哀习其经而读之,问其传解诂,则不知己之有罪于是。”元年春周历。
定公为什么没有正月?正月,正是即位的时间;定公没有正月,是因为即位延后了。即位为什么延后?昭公的遗体在国外,能运入不能运入还不可知呢。为什么还不可知?在于季氏作主。定、哀二公多隐晦的贬辞,所记事实的主人翁即使熟悉经文也问了它的解释,也未必知道自己的有罪过。11..2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 。
仲几之罪何?不衰城也 。其言于京师何?伯讨也。伯讨则其称人何 ?贬。曷为贬?不与大夫专执也。曷为不与?实与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大夫之义,不得专执也。晋人:指韩不信。京师:成周。当时鲁、晋、齐、宋、卫、郑等十二国正在成周修筑城墙,仲几是代表宋国前来的。
不衰城:指不接受按国家大小分配的筑城任务。衰,义为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十三经注疏》本《公羊传》衰作蓑,何休解释为“若今以草衣城是也”。《释文》作衰,云“或作蓑”。《汉书·五行志》作“不衰城”,颜师古注:“衰城谓以差次受功赋也。”阮元《公羊注疏校勘记》云:“按《释文》及《汉志》,知《公羊》本作‘不衰城’。《说文》:‘衰,雨衣,从衣象形。’何注用《说文》本义,作蓑,俗字也。衰城义当从师古说。”
伯讨则其称人何:这是据5.4.3“执者曷为或称侯,或称人?称侯而执者,伯讨也;称人而执者,非伯讨也”而设问。三月,晋国人在京师捉拿了宋国的仲几。
仲几的罪是什么?是不接受按国家大小分配的筑城任务。说“在京师”是为什么?是一方之长的声讨。一方之长的声讨那么称人是为什么?是贬斥。为什么贬斥?是不赞许大夫擅自捉拿人。为什么不赞许?是实际上赞许而文字上不赞许。文字上为什么不赞许?大夫的道理,是不能擅自捉拿人的。11..3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干侯。
-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天要救助一个人保护这个人的办法就是让他处于柔[图]
- 惠能从五祖那里得受佛法真谛受尽苦难常常命悬一线今日能够与韦刺[图]
- 水定则清正动则失平故惟不动则所以无不动也窥窥视“故钓”四句高[图]
- 忆旧游顾 况悠悠南国思夜向江南泊楚客断肠时月明枫子落顾以诗文[图]
- 郗愔是王徽之的舅父郗愔出任北府长官王徽之去郗家祝贺时说“应变[图]
- 本砚台战国纵横家张仪、西汉开国功臣张耳的墓地在东京城东面[图]
- 有姑之辞《通义》“此所逆女盖伯姬之侄然妇人外成故正其姑妇之名[图]
- 於(wū)邑郁结忧闷纠思心思绪带一说荷包膺本指胸此为护胸衣或[图]
- “绿杨”三句先叙怀人下阕言归思“相思”二句即申明此两意言怀人[图]
- 传教传达教令的小吏更质再次询问袁宏与伏滔同在桓温府府中呼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