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李元昊( ~ )即夏景宗小字嵬理后改名曩霄
李元昊
李元昊(1004~1048)即夏景宗,小字嵬理,后改名曩霄,夏国王李德明之子,母亲卫慕氏。他幼读兵书,通汉、藏文字,懂佛学、法律。天圣六年(1028)24岁的李元昊领兵击败回鹘,夺取甘州(今甘肃张掖),被立为皇太子,辽兴宗以宗室女兴平公主嫁他为妻。宋明道二年(1032)李元昊继位,年号显道,废唐、宋所赐姓,改姓嵬名氏,自称兀卒(意为青天子)。宋宝元元年(1038)十月,李元昊即皇帝位,国号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建国后,李元昊设立官制,制定礼仪,命人创制文字,建立蕃学,设左右厢十二监军司,辖有二十二州之地。他曾多次率兵与宋交战,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三川口(今陕西志丹西)之战、四年(1041)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甜水河)之战、五年(1042)定川砦(今宁夏固原北)之战均获全胜,此后又败辽军于贺兰山,与宋、辽成鼎立之势。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在皇族与后族的权力争夺中,李元昊被太子宁令哥刺杀。
辽夏议和
李元昊立国之初,因忙于攻宋,只和辽保持一般交聘关系。天授礼法延祚六年(1043),辽朝联合李元昊镇压了住在夹山一带不愿受辽约束的党项部岱尔族的反抗,独吞胜利果实,引起李元昊不满,双方关系恶化。
“蕃学”与西夏文字
蕃学是西夏学校的一种,景宗李元昊于天授礼法延祚年间建成。由大臣野利仁荣主持,将《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汉文典籍译成西夏文并在蕃、汉官僚子弟中选拔优秀者入学学习。学成年出题考试,答案正确,书写端正者授以官职。李元昊建立“蕃学”对提高统治阶级的整体文化水平,限制豪强贵族势力的扩张,巩固夏国封建政权,具有积极意义。西夏文是野利仁荣奉元昊之命创制,共6 000多字,字形结构多仿汉字,分楷书、篆书、行草等体。《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及一些文学、历史、医学著作就是用西夏文写成的。字典则有《文海》、《音同》及西夏文、汉文双解的《番汉合时掌中珠》等。西夏文的创制,促进了党项文化与汉文化的密切交流,加速了汉文化在党项民族中的学习与传播,也使得党项文化更加发展、进步。
次年(1044) 十月,辽兴宗亲率骑兵10万攻夏,以皇太弟重元、北院枢密使萧惠、东京留守萧孝友率兵分三路渡过黄河,深入夏境200千米,未遇抵抗。萧惠得知李元昊正屯兵于贺兰山北,于是派兵进击。李元昊败退贺兰山中,派人向辽谢罪请降。辽军驻扎河曲(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境),李元昊亲自谒见辽兴宗,折箭为誓,不再反辽。辽将萧惠认为大军已集,应乘胜进击。李元昊见辽兵势大,连退3次,每次退却都放火烧荒。辽军无法得到粮草,不能再战,只得许和。李元昊却乘辽军兵疲师老之际,全面反击,大获全胜,俘虏辽将萧胡睹和近臣数十人。辽兴宗失利,与夏议和。李元昊顾虑辽、宋合兵攻夏,也不愿得罪辽国,于是将萧胡睹等人放回,双方议和。
西夏在建国前倚辽抗宋,此次又打败辽兴宗,显示了西夏的实力。从此,夏、辽、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李乾顺亲政
- 判断羽绒服好坏的小技巧[图]
- 居易俟命 见危授命言命者总不外顺受其正 ;木讷近仁 巧令鲜仁[图]
- 六合四方上下为六合 九州古指冀、兖、青、徐、扬、荆、豫、梁[图]
- 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一则不可常继终露其情;二则学者有[图]
- 公子重耳回答秦使说“承蒙你国君慰问我亡臣重耳我失位出亡在外父[图]
-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图]
- 此六畜人所饲粱古人也称粟(sù)即谷子去壳后叫做小米菽(sh[图]
- 本章阐释“止于至善”如何才能“止于至善”这个问题有两个层面首[图]
- 暗忽之意暗忽而久远不明的说法固旧注“固陋不得其问”意为宰我说[图]
- 吴王阖闾一上台立即召来伍子胥让他辅佐自己参与军国大计伍子胥从[图]